1
大学校友发微信问我,孩子今年大学毕业,有两个工作机会,一是省会城市的四大之一的会计师事务所下属的服务公司,还有一个是老家地级市的银行。问我应该怎么选。
(天啦,时间都去哪儿,下一代居然已经大学毕业了,想当年我们大学毕业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居然已经成老一辈了。)
我了解的信息太少,从表面上看,我建议选前者。
但显然校友还是有疑问的,特别指出四大不是本部,而是下属的公司。显然他觉得银行可能更稳定些,如果是四大 大品牌也可以,但是如果是下属公司可能就没那么稳妥了。
决定工作选择的因素很多。世上没有最好的工作,只有人生不同阶段最合适自己的工作。
最终怎么选,应该综合考虑求职者自身的兴趣、擅长、特点,像这种父母也会给到孩子强有力建议的情况下还要考虑家庭因素。
2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但如果只考虑工作本身
一,考虑工作选择的顺序。
假设其他条件固定的情况下,选择工作的一般顺序应该是
城市>行业>单位>工作>岗位>薪资……
人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选择,城市决定了你生存的大环境,换城市的成本最高,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当然这个城市选择并不指一定大城市 优于小城市, 只是要看某一个城市和你某一个阶段的要求契合度如何。
人不同阶段的要求不一样。
在刚毕业,尤其是小城市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小镇青年(我没有一点歧视的意思啊),最重要的开阔眼界,建议选择更大的城市。
前几天,书友发了《规模》这本书的书评,这本书中有个观点,说人个人不应该像公司,更应该像城市一样,有读者留言不同意,说西部的城市也是死气沉沉,其实是只看了结论,没看过过程。当然城市有起伏,有发展的城市是那种海纳百川,不断进取的城市才行,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是没有生命力的,不在我们考虑范围之内。
初入职场是开始真正独立,连工作家长都在插手,显而易见,在以往二十年的生命中,这孩子自己做主的机会并不多,
对很多事都没有做过自己选择的话本身就阻碍他选择的能力发展。也许到了相对成熟之后,他可以自主选择去小点的城市发展。
而大城市显然比小城市
二,选择市场化程度高的工作。
职业再难终身了,提升自己的能力是终生要做的事
再谈工作本身,我建议初入职场时,必须树立好良好的职业观,而越是市场化发达,竞争越激励的地方,越能让人树立高的标准,在竞争下才让一个人有可能有竞争力,变得更好。
考虑初期的工作,都要考虑这份工作可能不会是终生工作,那在工作中是否:
1,可以让你变强
2,可以让你有更广的出路,
我不觉得小城市的银行的下一站出路会很广,试想如果几年后孩子不喜欢银行的这份工作,他的下一份工作能去哪里?
而四大下的服务公司也许不理想,但肯定是商业化比较,在大城市也能较快找到符合自己能力的工作。
有时候如果难以取舍不妨想想,如果几年后都是干得不开心,哪一种出路更广些。
三,一份工作后面是一个自我的体现。
一份工作后面是一个自我的体现。一个人对工作的满意度评价不仅在于工作本身的情况,在我十多年的职业经力中,很多后来不满意的工作甚至不满意的人生的人多在于一开始在自我不够清晰时任由他人“决定了“自己的工作,比如听父母的,听亲戚的,听老师的,看同学的…….
后来"自我"慢慢成长,但现实的种种让自己又很难如愿,或者没有勇气,或者没有能力,或者没有见识,很多人过着别人觉得还过得去,自己却不满意,根本没能把潜力发挥出来的人是大多数。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习惯把决定命运的责任交给别人是重要原因。
初入职场的人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也是探究自我的好时机,这时候可以找找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所在,反复深究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对什么样的生活有渴望,而不是只按“社会”标准或他人期待找工作。
我也写过很多这方面的文章,可以找找参考。
3
工作是人生的大事,但现在也没有什么终生改变不了的事。可怜天下父母心,中国父母总是操不完的心,插手孩子的事似乎是很多父母都会做的,用意自然是好的,可惜效果一般都不好。
现在信息社会下大部分父母一代的认知并不比下一代更高,只不过父母短时间还有社会经验优势,但如果自己不是专业人士,仅凭经验,帮孩子做出的决定也许短期可以”帮到“他们,长期未必。
父母当然是为孩子好,总希望孩子少走弯路,实际上,父母只能为孩子提供一个环境,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该走的路按自己的意愿一步不少的都走过,才能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
每天问我工作和职业上的问题的人很多,也常有人找到我问儿女的事,亲戚的事,配偶的事……这些我一般都不回答。不是不愿意,而是因为职业是非常自我的事,不是当事人来咨询,任何人都无法替代别人感受,所有的热心都有局限。
恪守每个人的边界是自我成熟的准则,父母和孩子之间也要有边界意识,不要替他人做决定。也许有些”弯路“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