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实体经济的主体,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高质量的装备制造业作为支撑。而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是根本出路。”
在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第二专题“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第一组的小组讨论中,斯泽夫常委一语中的。在他看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首先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我国企业的“脱实向虚”却愈加明显。
一方面,装备制造业行业资产重、科研难度大且利润率较低,研发资金有限,导致企业缺乏科技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我国现有科研、设计、制造产业化的体制不顺,存在严重“脱节”,导致整体科研能力提升慢,产业化发展滞后。
“最可怕的是,不仅企业‘脱实向虚’,制造业的人才也在‘脱实向虚’!”张勤常委呼应道。
作为清华大学的双聘教授,张勤去年和今年带的工科博士生中,都有离开本专业,选择到金融机构工作的现象。“为什么‘脱实向虚’?因为‘虚’收入高、压力小、可以落户。国家有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加强对科研人才的就业引导,把户口等资源更多地投向工程技术等科研人员。”
张勤提出,金融机构招聘工科毕业生,应向培养单位缴纳培养金;毕业生从事金融等虚拟经济行业的,应缴纳更高的个人所得税。“只有通过这些政策引导,才能避免我国制造业人才‘脱实向虚’。”
“两位常委的发言让我想起了4月底我去湖南参加航天日活动时的经历。”吴伟仁常委接过话头。
他表示,活动当天,组委会请了些“小鲜肉”去演出。回程时,商务舱里除了作为中国探月总设计师的吴伟仁,其余座位都被“小鲜肉”坐满。到达目的地时,人数庞大的“粉丝团”早已在机场等候。“欢迎的热烈场面是我从未感受过的。我当时就想,我们做科研的,做制造业的,估计一辈子也赶不上‘小鲜肉’们的收入,赶不上他们的知名度和受欢迎度。我觉得国家应该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关乎我们国家制造业乃至整个经济的未来发展。”吴伟仁表情凝重。
“我国这些年培养的大学生及更高学历的人才虽然多,但是愿意去企业、尤其是去民营中小企业工作的毕业生却不多,企业普遍招不到毕业生,招到之后又很难稳定住。国家和各地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以月收入补贴、一次性补贴、建造青年人才公寓等方式,鼓励高学历的毕业生到企业工作。”郑兰荪常委说。
在陈再方常委看来,制造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保留核心技术人才、维持创新力量,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应从制度上确立科学家的价值,引入一些激励机制,比如有底薪,更要有完成攻关任务的定额奖励等。高度重视人才队伍的稳定与发展,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尤其是对核心关键人才,要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成为攻坚克难的排头兵。”陈再方常委表示。